編者按
青山巍峨埋忠骨,紅碑永不朽。1948年8月,為配合解放戰爭正面戰場,一場聲勢浩大的武裝起義在合川金子沱發動,自此以后,金子沱革命精神便鐫刻在合川這座英雄城市的歷史文脈中。為展現金子沱武裝起義的英雄壯舉,謳歌勇于奉獻的革命精神,10月21日,由區文聯出品、重慶出版社出版的《合川金子沱武裝起義》連環畫正式發行。
即日起,合川區融媒體中心將對該連環畫進行連續刊載,讓我們一起跟著這一傳統藝術形式,在合川歷史文化的經緯中,聆聽這段紅色往事的悠然回響,感受堅韌不拔的人文風骨,傳承英雄之城的浩然之氣。
1943 年夏天,中共黨員陳伯純接到中共中央南方局組織部的于江震指示,回到老家合川金子沱組建“兩面政權”。陳伯純家族是金子沱一帶的紳糧人家,他以大少爺的身份遍訪鄉鄰、族親,拜訪政客、袍哥,很快打開了工作局面。1944 年春天,他當上了金子鄉中心小學校長,同年秋天成為金子鄉鄉長兼區分部糧庫主任,一個由中共黨組織控制的“兩面政權”隨之建立。在陳伯純、劉石泉等中共黨員的影響下,越來越多的進步青年加入共產黨,金子鄉率先建立起農會組織,成立了“抗丁、抗糧、抗捐稅”的“三抗社”,組織起一支紀律嚴明的“金子沱武工隊”。
(本連環畫主編李衛明、創作主持李永生、美術總監鄒四新、文本撰寫周云)
(如果你有感人事、煩心事、新鮮事,關注“今日合川”客戶端,點擊政務問政平臺爆料與分享)